女性进入绝经期后,易出现骨质疏松症,若有这3个症状,需注意

医说健康 2020-7-3 9:50:49

    据调查,自2016年以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6%,男性为23%,女性为49%。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的一种高发疾病,对老年妇女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严重的后果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一定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据了解,50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很高。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疾病。由于老年人钙大量流失,骨密度降低,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大家不知道的是,女性在进入绝经期后也容易患骨质疏松症,为此,女性一定要掌握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从而预防疾病的出现。

    进入绝经期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减少,激素分泌会明显减少,导致骨量结构变化和骨量减少,从而导致骨质疏松。

    雌激素的减少会影响骨细胞的活性,当骨骼吸收钙时,由于活性不足会导致骨质疏松。

    此外,体内降钙素和雌激素也会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身体激素分泌减少,降钙素也会受到影响,导致合成减少和骨质疏松。

    因此,女性在进入绝经期后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但骨质疏松症有多种类型。大多数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

    很多绝经后妇女在5到10年间会出现骨量下降和骨质疏松,这被称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所以,女性进入绝经期后,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很可能是骨质疏松症,需要及时干预和治疗。

    1、腰背痛、关节痛

    许多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会出现腰酸背痛关节痛,被误认为是风湿病。

    骨质疏松症最明显的症状是疼痛,如肌肉疼痛和骨痛,其中骨痛比腰痛更常见。

    如果骨吸收持续增加,将导致一系列变化,如骨量丢失、小梁骨、骨皮质变薄等,这会增加骨内压力并导致紧张性疼痛。

    另外,椎体变形无法提供稳定支撑,需要肌肉补偿增加张力,也会引起肌肉痉挛性疼痛。

    2、身高较短,驼背

    随着骨强度的降低,轻微骨折将导致椎体压缩。脊椎压缩越严重,身体长度缩短越明显。

    伴随着椎体压缩会导致脊柱弯曲和后凸,一些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身高可矮10-15厘米。临床证实,如果一个女人在绝经后有这些症状,那多半是骨质疏松症。

    3、骨折

    目前,骨密度测量经常被用作诊断骨质疏松症和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定量指标。其实许多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会因骨折或频繁骨折才被确诊。

    更加严重的是,疏松性骨折容易发生在干骺端、胸椎和腰椎。骨吸收过量会导致慢性骨衰竭,发展过程当中,骨重建和修复会失去补偿性平衡,最终引起骨强度降低和脆性的增加。

    综上所述,对于进入绝经期后的妇女来讲,骨质疏松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最好提前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

    因为骨质疏松症不仅会导致上述症状,还会导致脱发或牙齿松动。

    平时应定期检查骨密度,合理搭配饮食和营养,及时补充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时常到户外做有氧运动,必要时根据医嘱服药。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