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对于甜食的热爱都是一样的。在美国,从20世纪70 年代到21 世纪初,含糖饮料消费量足足涨了135%。而且由于商家多种多样的营销推广,大家普遍把它们当成了缓解心情、对抗疲劳、增加能量的快捷方法。但是饮料中的这些碳水化合物到底是不是真的能改善情绪呢?英国...
全世界对于甜食的热爱都是一样的。在美国,从20世纪70 年代到21 世纪初,含糖饮料消费量足足涨了135%。而且由于商家多种多样的营销推广,大家普遍把它们当成了缓解心情、对抗疲劳、增加能量的快捷方法。但是饮料中的这些碳水化合物到底是不是真的能改善情绪呢?
英国华威大学伊丽莎白·梅勒博士及其团队,将涉及近1300 名受试者的31 项有关碳水化合物摄入和情绪变化的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根据两个情绪测评量表(Bond-Lad?er VAS 和POMS),记录分析受试者即时摄入碳水化合物(比如特制的高碳水饮料、葡萄糖等)后三个时间段(30 分钟内、30~60 分钟以及60 分钟以上)的情绪状态。
结果发现,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对情绪变化并没有什么正面影响。与服用安慰剂相比,摄入碳水化合物的受试者们感到更加疲劳,警觉性更差。研究发表在《神经科学与生物行为评论》上。